login
login
    

 
他們不再老去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
上映日期: 2019-03-29
國  別: 英國  
電影類型: 傳記歷史戰爭紀錄片  
心情分類: 藝術人文類  
導  演: 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  
演  員: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  
官方網站: http://www.theyshallnotgrowold.movie/
1914年到1918年,一場全球性的衝突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經歷過這場歷史的人們,不再只是活在沉默的黑白世界。
讓我們回到過去,跟那些真正活過的人體驗這段歷史。

《魔戒》三部曲、《哈比人》三部曲奧斯卡得獎導演彼得傑克森推出新作,這部開創性的紀錄片《他們不再老去》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百週年。

這部由彼得傑克森運用最先進的修復、上色和3D技術,從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簡稱IWM)檔案室所收藏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始影片中精挑細選,多達數百小時珍貴的百年膠片 ,然後創造出這場引人入勝、令人身歷其境又真實無比的電影經驗。

所有旁白都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者本人,分別從BBC和帝國戰爭博物館長達六百小時的訪問資料中挑選出來,由曾有親身經歷的軍人娓娓道來,結果將是針對這場「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的種種動人描述。

藉由將原始影片修復成前所未有的標準,彷彿穿越了時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人們的臉孔會以極為鮮明清晰的影像出現。彼得傑克森捕捉到這些軍人的日常經驗,並揭露前線士兵的戰爭現實,包括他們對於衝突的態度、他們的袍澤友愛和在恐怖中仍然保持幽默、在戰壕中的日常生活職責及他們在休兵期間的生活光景。

彼得傑克森運用最先進的技術,將一百年前的影像轉變成猶如當代拍下的影片,用來記住和記念這個因一場全球大戰而從此改變的世代。

這部電影由彼得傑克森執導,製片人是克蕾兒奧森和彼得傑克森,監製是肯凱敏、泰莎羅斯、黛麗茲和珍妮沃德曼。剪輯是雅比斯奧森,配樂則是大衛唐納森、珍妮羅迪克與史提夫羅奇。

《他們不再老去》由華納兄弟影業出品,Wingnut Films製作,接受英國「14‐18 NOW」紀念一戰一百周年藝術活動和帝國戰爭博物館聯合BBC的聯合委託,全球由華納兄弟影業發行。
※導演/製片彼得傑克森 專訪

問題:你曾說《他們不再老去》是你最個人化的電影,能詳盡闡述原因嗎?

彼得傑克森:在某種程度上,我執導的每部電影都很個人化,因為我只會拍攝我自己也會想看的電影。然而,這次的個人化不大相同,因為我祖父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小時候我們家裡的書架上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書,所以我從小到大都對這場戰爭抱持興趣。

這麼多年來,許多人問我要不要拍一部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可是有趣的是,我從來就不想要拍攝一部戰爭主題的好萊塢電影,不過後來帝國戰爭博物館找上我,想要我利用他們的原始影片,於是我們就做了試驗,發現我們能如何修復那些影片,所以這就成為我感覺等了這麼多年想要拍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電影。

問題:談談這個計劃的起源,以及你如何著手的。

彼得傑克森:大約在四年前,帝國戰爭博物館問我有沒有興趣拍攝一部紀錄片,用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一百週年,他們唯一的堅持是,雖然這部紀錄片能描述我想要呈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任何面向,但我一定要使用他們的資料影片。帝國戰爭博物館收藏了極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拍攝的原始影片,至少有2,200小時,他們還強調一點,他們想要這些影片能以嶄新又原創的方式呈現。我回去紐西蘭後,開始思考我們能怎麼透過現存的各種電腦技術來修復這些一百年前的影片。

這幾年許多人都在修復影片,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他們修復時有把電腦的技術發揮到極限?我不知道我們能達到什麼境界,因為對我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嘗試,於是我先請求帝國戰爭博物館寄來三、四分鐘的影片讓我們試試。

我們花了兩、三個月在紐西蘭公園路後製公司(Park Road Post Production)琢磨修復的管道,也就是說,要如何恢復經過一百年後造成的所有損壞。有許多情況是,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影片本身是副本,或是副本的副本,或是副本的副本的副本,所以品質不像一開始原始影片那麼好,我們可沒有什麼神奇按鈕能一按就還原,每個損壞都要分別修補。

問題:你最初開始看到影像輸出的結果時一定很高興。

彼得傑克森:我專注在技術面上很久,因為這種過程就是設法修補每個各別的小細節,但全部集合一起看時,令人震憾的會是影片中的那些人,他們好像跳到你的面前,尤其是那些臉孔,他們不再繼續埋在成堆的舊膠片 裡,你會瞭解到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我說過,修復影片是一種人性化的過程,因為這會讓過去的人身上流露出人性,這才是最令人興奮之處。我領悟到,這部電影的重點就是讓這些人再度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問題:你在看那些影片時,有沒有哪一刻令你感到特別深刻?

彼得傑克森: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是,當英國軍人捉到德國軍人,其中包括醫護兵和一些不是醫護兵的軍人,那些德國軍人協力幫助英國的醫護兵。基本上英國和德國是敵對的兩方,但他們一起救助受傷的人,不管是英國軍人或德國軍人都是,他們都拚命想要拯救生命。有些很棒的影片有描繪到這種情況,我從來都沒看過這種景象。

你會開始瞭解到,這不是一場關於仇恨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兩方的人都奉命去跟對方戰鬥。我想當時沒有人能夠真正告訴你他是為了什麼而戰。我們的推測之一是,英國軍人覺得德國軍人跟他們的處境相同,他們吃著同樣糟糕的食物,過著同樣可怕的生活,所以兩邊的人會互相同情。他們並不怨恨彼此,我想他們感覺兩方都是受害者,這種事當然會令我大為震驚。

問題:能談談你使用老兵的人聲來描述這部紀錄片嗎?

彼得傑克森:我們在修復影片時,這些人的臉孔變得愈來愈立體和清晰,我就明白聲音原聲帶應該只放這些人聲,他們曾經身在那裡,而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走過戰壕告訴我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持人,應該是這些軍人來向我們述說這場戰爭的原貌。於是我們回去帝國戰爭博物館,也去了BBC,請求他們給我們他們之前訪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的聲音錄音或口頭歷史。令人驚訝的是,最後我們蒐集到長達600小時的老兵談話,大概有250到300人。

顯然聽幾百小時的錄音要花許多時間,但我們沒聽完是拍不出我們的電影的,所以我們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這過程中,我們大多是在看電影、聽錄音、慢慢發現這部電影應該是何種風貌,直到最後,感覺卻是很單純,這應該是身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人的一般經驗,這些人描述的事是我祖父,或是任何人的祖父或曾祖父曾有的經驗。這部電影會讓你深入洞察他們的生活。

問題:除了旁白描述,加入聲音和音效的工作也非同小可,能談談這部分的過程嗎?

彼得傑克森:有一件事多數人不是很瞭解,那就是甚至是現今的電影,許多聲音都是在後製時完成,因為即使是在現場錄音,原始聲音通常無法使用,而且之後也會加上視覺效果,這些都需要你自行創造。

公園路後製公司曾因《魔戒》電影系列中的聲音表現贏得奧斯卡獎,所以我跟同樣的那一群人說:「我們需要你們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片處理聲音部分。」我們想要完整音域的聲音,包括風吹來的樹葉聲、泥土中的腳步聲、搬運器材的吵雜聲、步槍螺栓的咔喳聲、馬蹄聲、皮革的嘎吱響等等,極其微小的聲音都聽到,光是一個鏡頭,就包含幾十種不同聲音的原音。

結果,你會聽到影片當時聽到的聲音,那就是我想要達到的成果,就像是那些軍人看到的戰爭是有顏色的,也是有聲音的,我盡全力想要讓觀眾感受到當時那些軍人聽到的聲音,還有他們說話的聲音。我們找了解讀唇語的專家,給他們看所有能清楚看到軍人講話的鏡頭,然後他們回覆了意見,認為那些人說了哪些話。接著我們找來跟那些軍團出身一樣的英國特定區域演員,確保口音會非常準確,因為口音其實會成為說話節奏的一部分。一旦我們開始加入人聲就變得很出色,因為人聲會讓影片變得栩栩如生。

問題:多數人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印象就是淒涼、悲慘和創傷,但對那些當事人來說,這也是一場冒險。

彼得傑克森:聽到那些人敘述為何他們自願從軍會很有趣。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一大目的,就是想要反映出1914年的精神。當時戰爭爆發,所有人都衝向募兵辦公室,他們以為幾個月後這一切就會結束,大家都想參與其中,因為他們的朋友都去了,他們不想落單,這就是一場冒險。

我很難想像這些人在加入時,有些才十四歲而已,他們會去思考這是一場政治,自己為何而戰,或是他們會自問:「我願意為這場戰爭冒著生命危險嗎?」他們當中有人表示,這樣能逃離他們在家鄉的無聊工作,這大概就是最好的回答,為何年輕人都想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開始,這些人不覺得會冒生命危險,他們把這看作逃離乏味生活和展開冒險的方式。

當你聆聽那些老兵回想著過去,談論那是他們人生最好的時光,就算重來一次他們也願意,這令我相當驚訝。不過我們在籌備這部電影時,我一直在想一件事,那就是我們聽到的都是倖存者的看法,他們能夠活到變老,擁有家庭、工作、兒女和孫子,但如果同樣的問題是問那些在戰爭中喪失生命的人,他們對於這場戰爭的看法應該會跟我們在這部電影裡聽到的不大相同。

問題:這部電影在修復時,採取第一次用在電影製作上的技術,也就是曲柄(hand-crank)攝影機,還應用最先進的電腦和現代的電影技術,能談談混合這兩種層面的有趣之處嗎?

彼得傑克森:我不禁會想到,我們是將現代的技術用在超過一百年前拍攝的影片。我一向會很好奇,那些在西方戰線(Western Front)架上攝影機的攝影師,他們經常冒著生命危險,那他們是怎麼想自己的工作。我本身身為電影工作者,我當然會想要影片盡可能看起來良好,我想那些人應該也不會喜歡自己的影片看起來粗糙不堪又充滿顆粒,所以我覺得當今的技術對一百年前的攝影師是一大助益。

問題:對於過去的電影工作者,上色是會引起爭議的一大問題,那這次上色時你有什麼感想?

彼得傑克森:過去上色會備受爭議的理由,是因為大家覺得原本的導演選擇以黑白拍攝電影,突然某家公司就加進一些劣質、模糊的色彩在上面,違背導演的理念,我完全能體會這種事。如果導演選擇不要用彩色拍攝自己的電影,我們應該予以尊重。

不過我們面對的情況不同,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西方戰線的攝影師別無選擇只能用黑白的膠片 ,當時他們沒有彩色的膠片 。我相信如果我們問那些攝影師:「你想要用黑白或彩色的膠片 ?」他們絕對是去拿彩色的膠片 ,因為他們在戰場的任務就是替政府記錄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不是拍攝好萊塢電影,而是拍攝紀錄片,他氜要把戰爭的現實記錄成檔案,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要選擇用彩色拍攝,我對這點無庸置疑。

關於上色,我跟一家稱為「STEREO D」的美國公司合作。我們得知到一點,只要花愈多時間,結果就會愈好。我們有300個鏡頭要上色,所以竅門就在於要有充足的時間。我們預留了許多時間,我想最終完成了我們的初衷,那就是呈現出任何人都沒看過上色過最棒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影片影像。

問題:我知道你談到的另一個挑戰是改變影片的速度,能談談你處理這方面的過程嗎?

彼得傑克森: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才想出處理影片速度的方法。我一直以為原始影片應該是用一秒十六格的速度拍攝,但我們很快就發現這是大錯特錯。多數的影片是一秒十三或十四格,但也有發現一秒十格的,偶爾有十五或十六格的,還有極少數是十七或十八格。我們不可能直接把所有不同的速度都改成一秒二十四格,那是現今的格式,我們一定要先知道原始拍攝的速度。

因此一開始純粹是用猜測的,我們讓影片通過一種電腦過程,隔天再用一秒二十四格的速度來看,但不是有點太快就是有點太慢,所以要獲得正確速度只能碰運氣。實際上,電腦需要創造出從來就不存在的格數,我們需要前面和後面的畫面才能大致推斷,再利用現存畫面的素材創造出人工畫面。我們採取這種過程之後就很順利,結果令我大為驚豔,我真的很興奮。

問題:你有考慮擴展計劃,也涵蓋美國、法國、德國等的不同觀點嗎?

彼得傑克森:這部電影的影像資料是來自帝國戰爭博物館,以英國方面為主;聲音部分則是來自BBC,全部是英國的觀點。我們有一百小時的膠片,六百小時的聲音,而在那些素材中有10到12支影片,不過我們從很早就認定不可能涵蓋所有的面向。然而,我們有一些很棒的海軍鏡頭,也有一些女性的鏡頭,那是第一次有女性加入勞動力。

還有來自大英帝國各地的殖民軍,另外又有澳紐聯軍(ANZAC)的故事、加里波利之戰(Gallipoli)和美索不達米亞戰役(Mesopotamia)、護士的故事等等,在我看過的所有素材中,每個段落幾乎都都能拍成一部獨立的電影,我們甚至沒有餘裕去談論法國、美國、加拿大或德國的資料。我們利用當事者的聲音,就有充分的機會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其他面向。

這部電影只有談論一個篇章,那就是在西方戰線的英國步兵,而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能拍成許多其他的電影。我希望我們開啟了這扇門,之後會有更多類似路線的紀錄片。

問題:你想這部電影會引起什麼反應?

彼得傑克森:我想觀眾看了這部電影,都會跟我在三年前剛開始探索如何修復這些影片的反應一樣,而那種反應從來沒有離開我。我們繼續修復帝國戰爭博物館寄給我們的所有檔案,連今天我都有去看經歷修復過程的影片,每次看一捲膠片,都會令我震驚不已。

我希望這部電影能產生一個作用,那就是促使更年輕的世代去問一下家裡長輩,他們有沒有家人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這是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會去想的問題,這是一段歷史,而且已經過去了,跟他們不再有關係。不過如果他們看了這部電影,然後會去問問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我們有家人經歷過這場戰爭嗎?」結果你的祖父或伯公可能會說:「我父親經歷過那場戰爭。」

即使身在那場戰爭中的人都已經不在,但我們的上一代可能有父親或祖父打過那場戰爭,這可能是提出那些問題和獲得那些故事的最後機會,不然過不久這些事就會完全被遺忘,因為再過20或30年,他們的下一代也會死去,那些故事就會永遠佚失了,所以說實話,我希望這部電影造成的衝擊會是:鼓舞更年輕的世代去瞭解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家族在那場戰爭中的歷史。

問題:那會帶領我們回顧你自己祖父的經驗,那你能多談一些在你製作《他們不再老去》時對你的影響?

彼得傑克森:我祖父從頭到尾完整經歷了那場戰爭,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前,他就當了四年的英國職業軍人,我想他很想要繼續待在軍隊裡,可是在1919年,醫生宣告他的體能不合適,因為在戰後他的健康急速惡化,在我爸才10歲時,也就是1930年,我爸就要揹我祖父上樓,因為他自己爬不上樓梯,然後他在1940年過世。

很遺憾的是,我祖父沒有留下任何文件,沒有信件,也沒有日記,只有幾張照片,不過我在製作這部電影時,我多少感覺到我能藉由這個機會得知他曾經有過的經驗,因為我從那600小時老兵的聲音訪問中獲得的最大感想是,這些人的經驗出奇相似,他們吃相同的食物,都要應付虱子和老鼠,都要遭受砲擊,顯然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面對,然而那就是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