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珍食共享food 推動剩食再利用行動

為讓孩子覺察食物供應鏈中看不見的「隱形浪費」-午餐剩食,實踐全球綠生活的飲食理念,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臺北市106年度『珍食共享food』教育論壇」活動,期望帶動走出課室學通識,社區剩食回收行動集思廣益,藉由「孩子-家庭-學校-社區-產業」五方共同串起的剩食再利用行動,營造珍惜食物的學習氛圍,也提供本市學子、家長與教師珍食共享的學習典範。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曾燦金局長指出,在確保學生午餐營養、衛生、安全及量足原則下,從源頭-合理控制學校午餐剩食量,透過以下六大策略合理備置備餐份數、學校及業者適時調整菜單、營養教育融入課程、結合家庭教育、建立剩食再利用機制、廚餘再生,並形塑校園惜食風氣,另規劃辦理「珍食共享food獎勵計畫」,獎勵學校師生對營養教育的努力及付出,達到剩食減量之目標。
本論壇由仁愛國中林美娟校長針對「如何透過剩食分享推動服務學習?」揭開序幕,邀請感恩基金會吳執行長、萬華區忠勤里方里長,分享多年來的社會資源服務經驗中,(且目前持續在連線擴展到各層級各學制的教育機構等)分享在分贈、分享、分裝或配送剩食的人際互動過程中,令人感動的與困難的人事物經驗。另邀請芳和國中黃琬茹校長,分享從學校角度如何透過剩食分享來推動全方位(親師生與社區居民等)終身服務學習。另從剩食分享,分享學校如何來引導學生珍惜食物生命教育及推動環保再利用教育,培養學生落實實踐社會參與之品格力。
第二段座談由南門國中曾文龍校長以「如何建立安全衛生的剩食分享?」深入分享,邀請仁愛國中林美娟校長及景興國中林志忠校長,分享學校如何建立安全衛生的剩食分享機制,從宣導引發學生珍惜食物、減少食物浪費,並把剩餘食物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透過課程與活動,整合導師、家長及行政力量,結合社區里長與校外資源,建立學校安全衛生的剩食分享機制,進而實踐履行,教導孩子懂得感恩、惜福與分享,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教育。
景興國中林志忠校長以「學校如何推動營養教育?」進行專題對談,邀請石牌國中朱元珊組長、清江國小劉國兆校長及螢橋國小李素珠營養師,分享學校如何運用教育方法,設計課程及活動,傳授學生營養知識及技能,以樹立正確的營養觀念,進而培養學生飲食禮儀、衛生習慣,並結合家長力量共同關注,使之能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實踐正確的健康生活,以促進身心健康。另外對於學校營養午餐菜單如何兼顧營養素、減少剩食及廚餘果皮的有效利用製成精油、酵素或是作成堆肥供小田園使用,也請與談來賓進行實務經驗的分享。
本局近年來持續推動各項營養教育方案,希冀藉此形塑孩子們的健康習慣,並促使孩子們在成長及學習表現上有更大的提升。例如健康促進、食材登錄、四章一Q食材、校園食品抽查等面向,並融入核心素養的概念,以及珍惜食物對於健康與環境的助益,期望透過本次論壇,與會來賓皆能從中釐清教育觀念、培養公民素養、掌握珍食共享的實踐精神,期能進一步打造柯市長希冀本市作為以食農教育為核心的「田園城市」之願景。感謝財團法人感恩基金會、李雪瑩專員、楊淑華專員;家長代表,臺北巿國小學生家長會穆風副總會長,感謝大家對活動的支持與指導。
【2017/10/27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萬聖節限定 府中15鬼怪補血站開張

國際化服務再升級 臺北捷運自動售票加值機增東南亞語服務

更多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