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米雅 / M.I.A.
...................................................................................
出生日期:1977-7-17
所屬地區: 英國
M.I.A.本名Maya Arulpragasam,出生於倫敦Hounslow,六個月大時,父母舉家遷回祖國斯里蘭卡,被父親支持祖國的信念而啟發。M.I.A.的父親Arular(阿茹拉)因極力參與坦米爾人的獨立運動,不斷努力爭取坦米爾人的獨立權而成為政治上的異議份子,他同時也是斯里蘭卡革命組織(Eelam Revolutionary Organisation of Students,簡稱EROS)的創辦人。

M.I.A.與家人跟隨著祖父母居住在偏僻農場裡一間沒水、沒電的小茅屋,一年後,她的父親參與激進活動增加,M.I.A.姊姊Kali與母親又遷徙至斯里蘭卡最北邊的Jaffna,M.I.A.的小弟Sugu在此地誕生。童年時,M.I.A.與父親間的聯繫很有限,父親得趁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才能偶而返家團聚,甚至得以叔叔的名義自稱。後來因內戰愈演愈烈,安全因素的考量下,再度舉家遷徙至印度的Madras。母親帶著孩童們搬至杳無人煙的地方,以一間幾近荒廢的小屋為家,在父親偶爾的拜訪渡過這一段難過時光,後來甚至因為親戚愈來愈少拜訪,加上食物的不足,父親只得再度帶一家人搬回祖國斯里蘭卡,後又回到Jaffna定居。這段時間,斯里蘭卡處於內戰巔峰狀態,軍隊不斷射殺那些試圖越過邊境的人,也沒有停止過炸毀道路與逃生的渠道,M.I.A.一家人經過幾番失敗的逃亡經驗,最後終於越過邊境,經印度逃至英國倫敦成為難民。

八零年代末期,M.I.A.開始在聲名狼藉且帶有強烈種族歧視的薩里郡學習英語,11歲的她身處異鄉,首次受到西方電台洗禮,並成為鄰居們指指點點的對象。此時打開心中傾向嘻哈、饒舌樂派的喜好,對饒舌大團Public Enemy與N.W.A.不妥協的態度,雖然有時令人感到沮喪,卻突顯在戰爭背景下成長小孩旺盛的生命力。M.I.A.從小便是個很有創意也很有天賦的學生,憑著自己努力,終於申請進入聖馬汀藝術學校(Saint Martin Art School)就讀美術與電影,生平第一次將各種不同生活體驗像拼圖一樣片片拼湊在一起。在成為M.I.A.(Missing in Acton的縮寫)之前,開始學會如何利用不同的文化背景,身處異鄉的各種角色,結合新浪潮電影風格,聖馬汀的時尚感與她個人身為難民的觀點,呈現自己的作品。M.I.A.認為自己受到藝術的召喚,注定要往此行發展,在第一次公開展覽的作品中,有件名為塔米爾恐怖行動(Tamil Terrorist Movement)的作品特別引人矚目,同時這件作品也被Alternative Turner Prize提名,作品集中,她使用的作者名稱就是M.I.A.。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90年代英國Female-Fronted Band代表之一Elastica樂團吉他手Justine Frischmann,委託M.I.A.創作他們第二張專輯封面,也因此,M.I.A.隨著Elastica到美國巡迴演出,一路上用紀錄片方式拍攝四十幾場巡演畫面。回到倫敦後,M.I.A.和Justine開始共同創作,將一系列六首歌錄製成Demo帶,這張Demo帶也一路傳至Steve Mackey與Ross Orton手中,兩人再度合作無間,利用2003年首支主攻單曲〈Galang〉結合他們龐大影響力,推動M.I.A.成為世界眾人矚目的焦點!
卡拉卡拉幫
2007-09-03
阿茹拉
200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