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苦盡甘來的搖滾阿信-共和世代

點閱率:7,335
跟提姆巴蘭合作的經驗
▲Ryan:常有人問我們跟提姆巴蘭合作的經驗,有天我在看英國的音樂節目,在電視上看到別人回答他們跟提姆巴蘭合作的經驗,對方的回答跟我們像得不得了,也就是「這個傢伙是個音樂天才,而且橫跨音樂類型正適合我們」。他在錄音室裡挺嚇人的,身材方面也是,而且很快…他超快的,快如閃電啊!快到你根本不知道他在不在,連我都不知道他在不在。

樂團成軍的經過與地點
▲Ryan:共和世代成軍於科羅拉多,吉他手Zach跟我是觸媒,我們賦予共和世代生命,我們是父母,我們懷胎生下它。幾年來我在幾家唱片公司出過個人專輯,但感覺很怪,都不是我想做的,當時我聽的主要都是樂團音樂,老實說我都聽英國搖滾樂團。我們說要組團說了好幾年「老兄 我們真的應該組團啦」,於是我打電話給他,我知道他會放下一切來這裡加入我,而且當時我的人脈夠廣,同時那些年我一直在寫歌,所以我們有些素材。我們在科羅拉多組團,六個月或九個月後就搬到洛杉磯,幾個月之後Drew加入我們,其他成員也紛紛加入,到現在我們已經做了幾百場演唱會囉!已經過了幾百年。

共和世代團名的由來??
▲Ryan:我為了想團名真是傷透腦筋,因為我覺得名字非常重要,我要的是簡單、普遍又合理的『瓶子』,總之我就愛它唸起來的感覺。我喜歡某些詞的發音,很難解釋,但有些詞我就是不想聽到,有些字…『公里』,像『公里』或『潮溼』這兩個詞我都討厭,而『護照』跟『共和』我都喜歡!『護照』這名字挺酷的,有次我到我爸家看地球儀,因為我在想名字,我看地球儀上面有很多的國家都叫某某共和國,我覺得『共和』是個不錯的名字,大家都懂它的意思,它很普遍。我問Zach的意見,他也覺得不錯,所以『共和世代』就是這麼來的。
樂團成軍初期
▲Ryan:2003或2004年時,Drew幫我們加入MySpace。當時那個網站才剛剛竄起,人數差不多是七百萬人,對早早開始玩部落格的我來說那或許是最好的報酬。當初我根本不知道MySpace是什麼,他說這個網站會讓我們爆紅,現在人數已經超過兩億三千萬了吧!反正我們有加入,之後五、六個月沒去理它。回想起來,我覺得我們的現場演出很糟,欠缺的東西很多但還算過得去。到洛杉磯九個月後我們簽到唱片約,我想這應該算快了,接下來兩年半我們忙著做專輯,可是唱片公司卻在專輯推出兩個月前解約,兩年半的創作,努力、時間、希望跟抱負就這麼煙消雲散。在錄音室錄第一張專輯時,MySpace開始爆紅,有天我上MySpace回覆電子郵件時突然靈光乍現,想說這真是再適合不過了!我記得我跟其他人說這一定會成功,我們一定可以靠這個走紅,不曉得是懶還是笨,總之我們想不出別的方法推銷自己,只好利用免費的網路。我們好像發過兩次傳單,自掏腰包印傳單跟海報,Zach跟我花時間到處貼海報,我們開車繞著洛杉磯跑,在演唱會前發傳單貼海報,還釘海報,釘了好幾百張有吧!隔天所有海報都被撕掉,我們只是覺得所有樂團都是如此,我們真的很呆,行為舉止完全不像搖滾樂團,連樂團都稱不上,只能說是一群笨蛋!我們只是一味地模仿其他樂團,不管有沒有用,樂團都是這樣。但其實傳單是沒有用的,除非大家已經知道你們是誰。MySpace正適合我們,反正就是這樣,能紅就紅,不紅就算了。我們經營網頁、回覆電郵,慢慢地點閱人數開始增加。唱片公司解約後我們開始爆紅,所以時機正好,各家唱片公司開始找上門,演唱會也開始門票銷售一空,提姆巴蘭跟Interscope想跟我們簽約,剛開始我們覺得很怪,但我們覺得冥冥中自有定數,好像早就安排好的,我們本來在搖滾唱片公司,用的也是搖滾經紀人,我們覺得提姆巴蘭簽約風險很大,那是製作人音樂廠牌,我們不知道會怎樣,但這是個轉變,而他也截然不同,所以我們認為說不定會成功,於是我們決定放手一搏!




《Dreaming Out Loud》的創作時間與地點
▲Ryan:《Dreaming Out Loud》的創作地點是在我以前住的房子,現在換Drew住,有一半是在那裡寫的。我們常在西洛杉磯排練錄音室那練習,部分是在洛杉磯北部錄音室寫的,寫歌的時候我大多先寫整首歌的旋律跟副歌歌詞,至於主歌的部分我會留到在停車場進錄音室前再寫
,幾乎每首歌都是如此。我發現承受極大壓力時,人的本能會最敏銳。你會憑本能反應、最初的想法、最初的本能,壓力大寫出來的歌詞最棒,因為你不會質疑自己,我本來覺得自己的方法很懶,但一年前我發現波諾二十年來都是這樣,他都是到錄音前才把歌詞寫好,於是我就不覺得自己太蠢了。

對<Apologize>大紅的看法。發行<Stop and Stare>時,你們是否因此感到焦慮?
▲Zach:<Apologize>從國內紅到海外著實令我們精神一振,因為我們沈寂了好多年,即便它並不是原來的版本。我們本來打算先推出我們的版本,這張專輯有收錄,但電台不停播放
提姆巴蘭的版本,它竄紅的聲勢無人能擋,所以我們衷心祈禱能超越<Apologize>,它的成功著實嚇到我們,因為我們怕它太紅恐怕無法超越它,而且我們知道第二首單曲絕對得紅,一定要受到歌迷喜愛,這樣我們才不會被當成一片歌手或者被說走紅只是僥倖走運。<Stop and Stare>推出後,有兩、三個禮拜我們都緊張兮兮,只能拚命祈禱。幸好它在美國越來越紅,表現不凡,它在那裡很受歡迎;在英國它甚至比<Apologize>還紅,這點讓我們嚇了一跳。現在其他國家也開始流行,是挺興奮的,很高興第二首單曲也紅了,在陌生的國家我們的歌也能夠打進前十名,有點令人招架不住,這可說是樂團存續的關鍵,很多樂團都只有一首成名曲,而且往後的日子都靠這首歌維生。一巡迴演唱就是唱十年,我們的個性或心態都不適合,我沒有辦法終身靠一首歌唱遍天下,我們的計畫不是這樣子的。所以幸好<Stop and Stare>紅了,其實專輯裡還有比<Stop and Stare>更棒的歌,希望它們的表現會更好,就等著瞧囉!

音樂風格靈感來自何處?為何使用各種不同的樂器?
▲Ryan:我們儘可能使用各種不同樂器。跟一般樂團比起來我們還滿常換樂器的,因為我們想做的是兼容並蓄的專輯。我們認為任何好的樂團都要有本事重現錄音室的錄音,當然不可能完完全全全一樣,但我們起碼得盡力在現場做到錄音室的水準,所以我們常換樂器有一部分是這個原因。我們不希望只做一種類型的音樂,也不想寫出十首一模一樣的歌,而且每首歌曲用的樂器都相同。所以問我們為何常換樂器,我想是因為我們的音樂有此需要,不見得都要是同樣的感覺。編曲的和弦變化並沒有太具實驗性,這張專輯不是做來讓自己爽的,因為這樣只有我們自己喜歡而別人根本無法接受,所以部分和弦結構跟歌曲都滿簡單的,對歌迷而言聽起來會比較輕鬆,這正是這張專輯的目的。我們希望這張專輯能打動許多的人,而讓專輯生色並且尋求平衡的做法之一,是加入許多有趣的樂器。我們會坐下來審視自己的長處,看我們有什麼是別的樂團沒有、或是我們更擅長的,其中之一就是大提琴;在歌聲方面我也求新求變,做不同的嘗試。我們希望接下來推出的專輯都能夠更上一層樓,一方面顧及喜歡我們風格的歌迷,一方面繼續演化我們的音樂。

對自己的歌大受歡迎是否曾感到訝異?
▲Ryan:<Apologize>沒紅我才會訝異咧,我說真的!聽起來臭屁,但這是實話。這首歌對我來說非常特別,所有聽過的人都有相同的反應,所以我知道它將會成為一首經典歌曲,如果出來沒多久它就銷聲匿跡,那我這輩子都會為這件事感到疑惑。至於其他的歌曲,我恐怕無法客觀評論,一、兩年前我或許也可以,但現在<Stop and Stare>在英國爆紅,老實說英國的反應令我非常意外。像那天有人拿排名給我們看,說我們從第八名跳到第四名而且繼續攀升之類的,我們完全沒料到並且大感訝異,每個人都說「哇!真沒想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而且覺得其他人應該也會喜歡,可是有時候明明你愛死某張專輯,別人就是…主流文化就是不接納,以致於那張專輯紅不起來。不過能受到歡迎自然是好事,只是…說不準的啦!專輯裡的有些歌曲我覺得應該會比最近這幾首更紅,但實際情況有可能恰恰相反,它們可能乏人問津,而最不被我看好的歌曲或不希望它們紅的卻反而紅了,沒辦法預料,天曉得結果會是如何。

2008年的計畫
▲Ryan:2008年應該不太能睡覺,因為我們要去好多國家跟城市;還有新的歌迷,我很生氣自己聽不懂好多種語言,新的歌迷、認識朋友,這算是簡單的了。對Brent來說,Brent可以睡更久,從睡十三個小時變成十四個小時。我們會跟幾個樂團合作,幾個曾是我們偶像的知名樂團-Jonas Brothers…。我本來要說Muse或Verve,不過Jonas Brothers也是啦!我們要去世界其他地方,這個月我們已經來歐洲三次我們還要再接再厲去亞洲等地,看看我們為什麼在亞洲突然暴紅、看看那邊是怎麼回事。我們再想想辦法,讓大家更加認識共和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