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蕁麻疹止癢有新招,中醫「換膚方2.0」也行

36歲蔡小姐,於一個月內不明原因,發生皮膚搔癢,浮起團塊,越抓越大片,尤其在半夜入睡前發作最嚴重,到早上皮膚又恢復原狀,未經過西醫治療,直接來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就診時發現皮膚有抓痕、出血點,劃痕試驗為陽性,故診斷為蕁麻疹,予以「換膚方2.0」一天早晚服用兩次,晚上發作搔癢時立刻服用一包,於服藥後一小時內團塊退去,且搭配中藥龍膽瀉肝湯做治療,服藥一個月後蕁麻疹已無發作,之後再服兩個鞏固療效,目前蕁麻疹已經痊癒不需治療。
52歲連小姐,於5年前西醫診斷為慢性蕁麻疹,近一年狀況加重,嚴重影響睡眠,容易脾氣暴怒,無法控制,也讓皮膚搔癢狀況加劇,類固醇已服用胖到10公斤,因而來中醫科就診,就診時發現不只有蕁麻疹的問題,還有更年期的潮熱,一發熱蕁麻疹就發作,故予以「換膚方2.0」一天三次,早服一次,晚服兩次,配合中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於服用三周後症狀開始緩解,雖然還是會發作,但睡時不會搔癢,三個月後,已停用抗組織胺,「換膚方2.0」也減為一天一包,目前穩定治療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蕁麻疹不具有傳染性,而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症狀有全身不定處皮膚起搔癢,伴隨浮起一塊水腫,在數小時內消失,沒過多久,又開始發作,嚴重的時候連眼皮、嘴唇也會水種,甚至引起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掛急診就醫,相較於西藥使用抗組織胺,中藥改善體質調整免疫,讓蕁麻疹不再復發。
蕁麻疹的原因眾多,常見是由食物或藥物引起,要注意的是食物不一定有共通性,不是別人吃了發作,你吃了也會,此外,人的體質會改變,同一個人以前吃蝦子不會發作,現在吃蝦子會。很多人會想抽血測過敏原,但抽血結果雖表示對此類食物過敏,卻不代表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也有的人對冷過敏,對汗過敏…,因為成千上萬的過敏因素找出答案猶如大海撈針,所以建議先規律的服藥治療,不必刻意尋找過敏原,以恢復身體免疫機制為首要目標。
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新研發的「換膚方2.0」多了連翹這味藥,對蕁麻疹的幫助更大,原因在於連翹在現代醫學研究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效果,能夠避免血管性水腫,故能減緩蕁麻疹的搔癢,原有的荊芥、防風可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配合知母、石膏、黃芩解熱抗發炎,均能讓搔癢感減輕,苦參、生地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治療蕁麻疹的病根,身體免疫恢復正常,蕁麻疹也不會發作。
謝旭東醫師建議,生活注意要點如下:
第一,蕁麻疹的原因不易找出,常見從急性蕁麻疹變成慢性是由於沒有規律的服藥所導致,因此服藥不是有癢才吃藥,不癢就不吃,反而讓蕁麻疹難以根治。
第二,睡前發作的蕁麻疹,務必在發作前上床就寢,晚睡會讓身體的免疫力降低,常見患者越晚就寢,發作越厲害,晚上睡眠時間不夠,白天要找時間休息,休息時間不夠,蕁麻疹自然好得慢。
第三,飲食上中醫可根據體質區分寒或熱或濕,分別有相對應減少攝取的食物,還有減少食用人工添加物的食品,要多食用新鮮的蔬果。
第四,緊繃的心情放鬆,搭配藥物做治療,是有機會根除蕁麻疹的。
【2019/8/29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新聘都審委員首審大巨蛋 前都發局長:勿放水

腳踝常見扭傷 提供照護方法

更多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