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會來臨 留意假性失智症 |
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近年來失智症在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國人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專注力與記憶力,有沒有退化的跡象而擔心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失智症。但鄭勝允醫師指出,自覺專注力或是記憶力退化的患者,只有少數人真的落入了失智症的範疇,而其他大多數患者其實是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 假性失智症是什麼?假性失智症跟失智症都會有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例如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無法完成過去可以勝任的事情。但失智症的致病機轉是大腦細胞的萎縮或壞死,乃是不可逆的變化,而假性失智症在改善了背後的成因之後,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是可以被逆轉、康復的。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假性失智症?鄭勝允醫師表示絕大部分的假性失智症都是憂鬱或焦慮情緒所引發的。我們煩心、緊張或遇到壓力時,大腦會需要分出一些腦力去試著克服這些情緒,自然而然無法處理需要腦筋全速運轉的事情,患者常常將這類的情況形容為「腦霧」,意即思考沒有以前那樣清晰,彷彿在十里霧中迷失了方向。因此患者往往抱怨的主題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漂亮地完成工作,但對於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這些患者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假性失智症要怎麼治療?鄭勝允醫師認為首先是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告訴自己這個病一定會好,專注力與記憶力一定能獲得改善。再來可以尋求精神科(身心科)的協助,了解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透過藥物以及非藥物(心理治療、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幫助解放自己的腦力,改善專注力與記憶力,還給自己一個清晰明亮的大腦。 |
【2019/10/3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 捐血規定大變革 年逾65歲捐血條件年底前鬆綁● 台北商圈年度盛事GO西城我的童話台北 打造最好玩的童話世界 |
更多即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