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50年出生。父卑南族,母排灣族。 11歲前,台東大武山放牛的小孩。 12~18歲,淡江中學。 18~20歲,台大外文系肄業。 1972~1976年,與李雙澤等人推動「民歌運動」。 1982年,黨外編聯會少數民族委員會召集人。 1984年,領導創立「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任一、二屆會長。 1999~2000年,參加「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 「胡德夫」係漢名,原名卑南族叫都國(名)‧馬戈卡路彎(祖家姓),排灣名字是阿勒(名)‧路索拉滿(外祖家姓)。 1950年生於台東新港,1968年進入台大外文系,有感校園充斥英文歌曲,獨缺自己的歌,在校園自我歌曲的沙漠裏,立意創作,與李雙修、楊祖珺、楊玄、余光中教授,結合愛樂者,高舉了『唱自己的歌』!創造出時代歌曲。 又在歷經原住民權利促進,海山媒礦及九二一大地震的災難裏,目睹原住民在社會邊緣角落之悲情與苦痛,全力創作以原住民悲苦奮鬥,希望之歌曲以文字敘述,歌聲表達,唱出悲哀及奮起的決心。 胡德夫,台東卑南族原住民,在1970年代,就讀於台大外文系,胡德夫已是台灣知名的民歌手,旋後不斷的持續於各地演唱及發表其創作,1980年參與創立原住民權益促進會,擔任創會會長,發動「還我土地」大遊行。 海山媒礦災變,目睹同胞受難遺骸,創作<為什麼>。此後,參興原住民運動不遺餘力,並以<美麗的稻穗>、<大武山>、<美麗媽媽>等歌曲演唱與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於北區原住民學生營隊中發表<最遙遠的路>,激勵年輕原住民學生。 1990年後持續參與本土、兩岸與國際之原住民權益促進活動與運動。於黑名單工作室製作之<搖籃曲>中發表<不不歌>等,致力於卑南、排灣、阿美等族群傳統歌謠之採集與學習,鑽研「Hay Yang Blues」的創作方向;發表<雲豹>、<我們的島>等歌曲及籌備首張個人專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