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張永智
...................................................................................
所屬地區:
私立淡江大學電算系畢業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主修創作
私立光武技術學院兼任藝術概論講師者
曾任私立華崗藝校兼任音樂講師
專業唱片編曲、製作
淡水動物園人文空間執行秘書長
大成影劇報《五顏六色》專欄作家
漢聲廣播電台《柳營夜話》FM106.5特約主持人

張永智

他是詩人,他是音樂人,他是劇場人,他是文字工作者。

「自我的完成!一個一個階段的完成,這種完成是很主觀的,必須經過吸收、消化、沉澱之後,才能看的清楚。」  

舞台劇《I Love You》原聲CD的封面,如鬼魅般的粧彩讓張永智的臉更添一份詭異的魅力。去年年底的舞台劇《I Love You》,讓張永智在舞台上吸引更多的目光。  

他從很早以前就已沉浸於藝術,就像受詛咒般地和藝術脫離不了關係。他可以一個人背著包包,獨自向完全陌生且語言不通的巴黎飛去,只為了放鬆心情,比起那些整天只是庸碌、無所用心的人,他的確大膽多了。  

自小便是美術班的學生,九歲開始學鋼琴,與一般多數的中產階級的家庭不同,張永智自發性 的學習,每天不是流連在黑白琴鍵之間,就是拿著畫筆塗鴉,小學五年級,作品便入選台灣區兒童美術比賽優勝。  

高中時代,隻身到台北求學,放下了鋼琴,但在此時,戲劇進入了他的生命,在一場偶然的雅音小集的京 劇演出之後,便深深沉醉在這「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傳統藝術中,於是便覓師學習,與國劇名小生曹復永先生成為忘年之交,亦師亦友。自此參與各類的戲劇演出,再加上一個禮拜十本書的高閱讀量,更讓他奠定了更多的基礎。  

大學唸的是電腦,但張永智所就讀的淡江大學是社團活動 極為豐富的一個學校,當時,他參加了戲劇社與鋼琴社,張永智開始迷上了現代劇場。他積極的花費了許多時間去研究表演方法、編劇、導演,他自嘲,根本是演劇系的,大二開始,許多人總是會在各個公開表演場合看見他。  

1990年5月,張永智第一次發表較完整的作品,這齣劇名叫做《你準備好了嗎?我要進去了》的演出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援,只由張永智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從技術到演出、從幕前到幕後,花了將近半年時間去完成的。這齣戲連演了兩天,在校園中吸引了相當多觀眾,那是幾乎獨一無二的現象。那年,張永智二十二歲,大三。  

大學畢業後,進入憲光藝工隊音樂組,擔任鍵盤手,開始接觸流行音樂,從學簡譜、和弦開始,為了把簡譜改成五線譜,每天抄譜抄到半夜,每年要演出三百 多場,張永智:「那時候真的很痛苦,但也因此不斷磨練,真的是把台灣流行音樂摸的熟熟熟。」後來跟一些製作人有更深的接觸,開始為歌手寫東西。退伍後,他和朋友合辦了一份音響雜誌「Hi-Fi Choice」,擔任總編輯兼發行人的工作,成立了一個附屬在這雜誌社下的樂團,跟一些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的學生一起四處表演。兩年後,他重回校園,考上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創作組。  

在劇場方面,張永智編、導、演的經歷不斷累積,其中有《詩,無處不在》總體劇場呈現('95東區藝術節)、《女人的放大鏡》('96台北)、《某一點之漂流》('97台北皇冠),以及裝置行動 藝術《紅衣人行動藝術系列二:詩與裝置的行動》('96行動、音樂設計、淡水)、《紅衣人行動 藝術系列三:紅衣人在路上彈琴》('96誠品敦南),另外,還曾參與金馬獎入圍實驗電影「上帝得意的笑」之歌手演員及主題曲之演唱。最近,更活躍於舞台上,誠品地下開放劇展《斑馬》、國家劇院實驗劇展《憨弟》音樂設計及演出,以及國家劇院實驗劇展《I Love You》('97交互蹲跳)、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98俳遊場)的音樂設計及現場鋼琴演奏、演唱。  

音樂方面,在詞曲創作部份,目前已發表的包括:林瑞陽《痴情種》、林景瀅《Just Fly》、SYM機車廣告配樂國際版等流行音樂歌曲歌詞。設計漢聲廣播電台《柳營夜話》、《夜貓族》等節目之片頭片尾曲,並曾與其他創作者在「友善的狗」發行有聲CD音樂合輯《心靈音樂Ⅱ 世紀末呼吸》。  

配樂作品則有:北市戲劇季社教館舞台劇《紅旗、白旗、阿罩霧》(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邱坤良執導)、第四、五、六屆台北宗教藝術節舞蹈、亞洲的吶喊民眾劇場開幕舞蹈、彰化傳統戲劇節開幕等等。  

這多方面的才華,已不需再多說什麼!  

近來,張永智所參與的「魔法師音樂工作室」其中的樂團「彩色界面」在女巫店有固定演唱,有興趣的人不妨去聽聽。張永智說:「我們正在籌備一個藝文空間,也會有自己的錄音室,並且,我們跟風潮唱片合作,創作一些New Age音樂,相對的,機會和可能性就會比較大。我們不刻意培養藝人,比較希望簽下本身是比較創作性 的人。」  

對於以音樂及戲劇為創作主力的張永智,他說:「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形式,而每種藝術都有音樂的元素。站在戲劇本位來說:基本的音樂訓練對演員是必需的,節奏訓練、聲音和諧訓練,對表演是有絕對的幫助,有時候節奏對了,就對了。以音樂本位來說:戲劇可以幫助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  

對於目前劇場界,從北到南超過100個劇團不同的走向,張永智表示:「我即將會籌組一個劇團,那需要一些人,已經有些計劃在執行中。想要做的是藝術的拆解、中西的融合。我覺得,世界不只一種樣子,我想提呈不同可能,讓它更多面、更豐富,更何況我們接收了中國文化這麼久的時間,不用,實在有點可惜。」  

張永智,始終努力於自己的堅持,他的叛逆性 格直到今天都可以見到,他不喜歡去當革命者,因為他不認為反對現存的邏輯與價值就一定要高聲謾罵,弄得一付烈士的模樣,他以為那根本是另一種刻板的矯情姿態,「學會怎麼當自己!」一直是他所堅持的,他說:「我持續創作,因為我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如果有一天,我發現了真正的自己,我想我會放棄所有的所有!」  

不要去歸類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那太累了,你只需要誠心的面對他的作品,那就夠了!
詩態
2008-10-21
夢行愛琴海
20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