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Hitoradio.com vs. 無非文化

點閱率:5,574
●關於後來消失的無非閱讀
郭:無非閱讀是後來因為很忙沒空作。
徐︰那時我還在做唱片設計,他還在魔岩上班,還接了水平鯨魚的經紀,我們呢又做了布袋戲的音樂,我們希望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就像神經病地決定說自己來作一個媒體,想說沒人要幫我們做我們自己做,沒人要幫我們發我們自己來成立出版社。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毅然決然跳下來,我也不做設計、他也離開魔岩,真正專心的開始作無非文化。
徐:但是今年想做一個簡單的交代「無非文化」到底是什麼,我們那時不能說是因為他還在上班,對啊,多好笑!也是因為他在上班,所以我們才有私交可以找乃文等人,現在想把這七年的歷程交代一下。
郭:有八年了。

●無非文化是從何時開始跟霹靂布袋戲扯上關係的?
徐:這說來也很好笑。
郭:其實是我在魔岩的關係,我是魔岩法律事務部部長,因為當時《霹靂英雄大全集》作完之後,又跟他們做了《聖石傳說》電影原聲帶。但一開始我是不看布袋戲的,現在每集都看,一部份是做功課。
徐:後來霹靂就問他能不能幫忙這些事情。
郭:本來只是幫忙介紹一些音樂人跟他們合作,後來就想說好吧試試看,就來玩了。

●配樂名家如何挑選?
郭︰我挑的。其實有些磨合,中間有人陸陸續續進來作,有人陸陸續續離開,比較下來的才是現在這些。
徐:這包括有路線跟創作本質的問題,有些人風格適合,但個性不適合。對留下來的創作者來說,幫流行音樂寫歌會有range的問題,作這個,高音可以一直飆 ,空間其實很寬的,會玩得很爽,所以他們寧可做這個。
郭:比如說你寫給偶像,音絕對不可能超過八度,只能在這個range裡面跑。有的人不願意也不喜歡,不能適應流行音樂限制的人就必須要跳開來,所以有人去做電音。
徐︰玩一玩,在某些狀況裡,他們也覺得還是會被限制在某些角色上,所以我們後來弄了無非創作名家,就是再繞回來,讓他們在自己的創作上發揮更有趣的編法,嘗試還原他們的創作。
●關於無非名家創作系列
郭︰整個系列是去年開始,今年會繼續發,目前都還在製作階段。其實這跟經營社群有點相同的邏輯,因為現在市場不景氣,流行音樂市場在縮小,可是分眾市場反而變得有關鍵性的影響力。每一種音樂都有一個特定的族群,對我們來說,我們把他定位比較在New Age的系統裡面,這樣的市場在台灣蠻大的,但一直以來聽的都是國外的東西,我們希望從這個區塊去立足,然後看能不能多接觸到不同的區塊。

●如何跨出布袋戲現有族群?
郭:我覺得他就是一個純音樂的欣賞,目前我們現在大部分用的管道是網路及口耳相傳的方式,裡面比較明顯的其實是阿倫跟屠穎。像屠穎,他的專輯銷售大概有三分之一不是布袋戲迷。
徐:我們常給創作者的想法是,絕對不會是第一張就賣。如果消費者第二張才認識他喜歡他,那他一定會把第一張追回去。我們其實也希望創作者可以摸出自己一個比較有趣的方向,而且這個方向是外國人也都覺得很好玩,所謂東方氛圍或是樂趣在哪裡你要能摸到,能摸到這程度就成功了。
郭︰我們的定位就是帶有東方氣味的,不管你是做什麼,在未來應該會有些機會。

●專輯內中英日同步的動機
徐:我們以前作案子的時候發現,這個圈子是小眾,你必須做更多服務才能讓別人進來,不然人家需要媒介才能理解那就太慢了。我們今年會把網路部分整理好,希望這部分更完整。
郭︰之前我們去日本,接觸到一些當地人,他們對這一塊東西有興趣,雖然我們現在日本的樂迷不多,可是我們還是預作準備。

●偶像包裝及操作方式
徐:基本是這就是「歡迎光臨」的意思。
郭:這跟世代有關,六字尾到七字頭的人,基本上是圖像思考的世代。如何讓這些人更願意接近這些東西,就必須要用某種程度的偶像包裝方式,對我們來說,是往那邊作一點靠攏。
徐︰今年起碼還有六張。
郭︰另外還會有新的人進來。

●視覺呈現方式
徐:根據他們音樂總結出來的路線狀態是如何,然後用視覺去解決這個問題。某種形式來講,每一個都是夢境,用音樂跟視覺呈現出來的一個夢境。

由於無非文化涉獵實在很廣,要在一次專訪中完全呈現頗有困難,不過後輩如我見到郭樹楷與徐昌國兩位唱片圈老將至今活力滿盈及創意飽滿,便不難理解無非文化的產品為何在不景氣的當下仍然得以把持高標品質。同時期待著無非閱讀近日再現江湖,必定再掀風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