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保處推「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 讓流浪毛小孩變身成為狗醫生 |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積極為動物之家的流浪毛小孩找出路,除於去(104)年底推出公共服務犬計畫外,今年更與台灣狗醫生協會共同推出「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將自臺北市內湖動物之家挑選20至30隻個性及性情適合進入家庭、並具有潛在特質可以成為狗醫生的流浪犬,為其招募認養家庭、培養成為狗醫生,提升生命價值,並回饋社會。 一般流浪犬被認養後,常因毛小孩剛進入陌生家庭,或因毛小孩本身個性的關係,導致無法適應,因而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常造成飼主們做出退養的決定。因此,「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自動物之家挑選適合犬隻時,除了借鏡國外的認養流程,嚴謹過濾配對認養家庭與毛小孩外,更安排專業訓練師協助狗兒適應認養家庭,並從旁教導認養家庭做好環境管理、用不打不罵的方式教育毛小孩,增進人狗和諧生活,務求達到零退養。 北市動保處表示,本計畫規模龐大,從挑選流浪犬、尋找配對及教導家庭,並認證成為合格狗醫生,除了投入大量資源及人力外,預計耗時1年半的時間。本計劃藉由網路平台的方式,集眾人之力,讓更多公民資源直接參與,共同促成這個計畫的實現。 為使臺北市成為國際級動物友善城市,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對本計畫表達高度支持,並親自與8位狗醫生合拍宣傳影片(https://youtu.be/u6LXfPNrBXY ),影片中狗醫生們能做到人醫或醫療器材無法完成的醫療輔助,傳達出狗醫生的價值。柯文哲於記者會中與狗醫生一同示範動物輔助治療活動,包含:肌力訓練、手指精細度、認知功能等。動物輔助治療活動在國外行之有年,對長者的醫療輔助治療具有一定的成效。柯文哲長表示本計畫除了可為流浪犬重新找到幸福家庭外,更可培養出更多的「狗醫生」來服務臺北市的長者。 台灣狗醫生協會理事長張泮崇表示,台灣狗醫生協會成立已15年,為目前能一次提供教育培養、考試認證、到機構服務的「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成立至今共培育出300多位各式犬種的狗醫生,其中至少1/3原本是流浪犬。宣傳短片中的3位狗醫生,(Dr.Kin Tazo、Dr.三丸、Dr.黑桃二),都是由飼主藉由認養,帶到台灣狗醫生協會參與狗兒行為教育課程、考試認證,最終成為服務社會的狗醫生。 5北市動保處處長嚴一峯指出,在台灣流浪犬的認養方式應該有所改變,希望全民可藉由「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讓流浪動物的生命價值被大眾看見,共同推廣「認養加教養,做到零棄養」的新動保觀念,進而使人狗和諧生活共處,讓臺北市成為國際級友善動物城市。 |
【2016/4/11 Hit FM新聞部】 |
● 捷運站名啟動編碼作業 明年8月前完成● 北市動保處推「流浪毛小孩摘星計畫」 讓流浪毛小孩變身成為狗醫生 |
更多即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