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國研院新技術突破 血液也會說話

車禍或外力碰撞造成的瘀血在形成的過程中,常有一段空窗期,造成難以取證的狀況,對此,國研院儀科中心首創「皮下瘀血取像系統」,並請來國際知名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見證,李昌鈺表示,這項創新技術,對未來的偵查、鑑識工作將有諸多貢獻。 (請聽 林菁樺 報導)

人體皮膚遭受外力碰撞,到形成瘀血,經常有時間上的落差,而這段空窗期,可能造成罪證無法判定,國研院的儀科中心技術再提升!開發出全球首創的「皮下瘀血取像系統」,透過皮膚內的血氧濃度變化,並利用紅光、紅外光照明,經過演算後,可得知血氧分布影像,即可了解皮下傷害的程度與範圍。

儀科中心表示,這項技術可以有效觀察到驗傷的空窗期,且不僅侷限在皮下瘀血,離體血液也能檢測,可做為判定傷害時間的重要佐證。國研院本年度開始,也邀請國際知名鑑識專家李昌鈺合作,李昌鈺指出,21世紀破案必須仰賴科學,國研院的新技術,對未來的偵查、鑑識工作,貢獻不小,而透過最新科學技術,遠端辦案的執行度也會大幅提升。

(李昌鈺原音:在21世紀,我們破案一定要靠科學,科學一定要有好的儀器,在國家儀器中心這幾樣新的東西,對將來我們在破案上面有很大的功效。)

李昌鈺指出,這項儀器是能運用在現場偵辦,並舉例美國就有五萬多個警察局,市場相當龐大,因此這項技術的開發,也會對台灣的經濟將有所貢獻。

【2016/4/12 記者 林菁樺】

國安基金例會下午召開 施俊吉:國安基金存廢是共識問題

北市社區保母政策卡關 將向中央爭取試辦計畫

更多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