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微塑膠成海洋殺手 食物鏈下恐間接影響人體健康

環保團體公布,每年有八百萬噸的塑膠流入海洋,汙染生態環境,其中塑膠容器分裂成「微塑膠」,讓魚群等海洋生物吃下肚,經過食物鏈的累積,很可能會見間影響人體健康,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政府應盡快明訂塑膠微粒禁用的法令。(請聽 林菁樺 報導)

綠色和平組織周三同時在台灣、香港及韓國公布,過去十年間,海洋有六到八成的廢棄垃圾都是塑膠,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塑膠容器等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會碎裂成「微塑膠」,另外,清潔用品或磨砂膏也經常添加細小的塑膠人工柔珠,成了最小的海洋殺手。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指出,微塑膠體積小於5mm,被海洋生物下肚後,經過食物鏈累積,毒素會被放大並累積至中高階掠食者的體內,微塑膠不止危害生態環境也間接造成人體健康危害。

(顏寧原音:微塑膠它的粒子很小,所以它分解過程中,會吸附或釋放有毒化學物質,像是DDT、塑化劑這樣的化學物質,實驗已發現,這些化學物質會對生物或神經造成損害。)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目前雖無有效證據指出「微塑膠」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不過提醒政府要加強食安警覺,而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將禁用塑膠微粒,我國雖也成允諾,卻未有明確時程,因此,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政府要公布明確禁用時程,而清潔用品的業者也要負起社會責任,自主停產含有塑膠柔珠產品,維護消費者與環境健康。

記者 林菁樺 台北報導
【2016/7/6 記者 林菁樺】

中央氣象局發布強颱尼伯特海上警報

颱風未到菜價已先聞風漲!農糧署供應足、勿搶購

更多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