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球搖滾樂迷共同膜拜的搖滾變色龍,1972聖塔莫尼卡現場實錄專輯 ◎ Q雜誌選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明星第六,NME票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人 ◎ 專業音樂網站AMG四顆半星高評,盛讚:「搖滾變色龍最棒的一張現場作品」 ◎ NME八星高評盛讚:「記錄著大衛鮑伊滿滿熱情及性感魅力,所有的現場專輯都該如此」 他以華麗雌雄莫辨的造型出現抓住全球搖滾樂迷的眼光、他以讓全球擁戴他的信徒共同膜拜、他讓Q雜誌選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明星之一、他還讓NME讀者票選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人,這就是他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這位搖滾史上的傳奇人物,被認爲是流行樂壇最有影響力的創作者之一,他總是能隨著時尚潮流適時地改變自我,就像一隻隨時會依環境不同,而改變顏色的變色龍一樣。大衛鮑伊對70年代至今的搖滾樂有著顯著的影響,在Q雜誌所票選的一百大搖滾樂手中,他排名第七,而在BBC的一百大英國人當中,排名第二十九。出道至今他的音樂作品銷售量,累計為一億三千六百萬,當然也讓他在搖滾名人堂裡有一個位置。除了在音樂上的卓越表現,大衛鮑伊也是個出色的好演員及時尚符號,40年的藝術旅程中,鮑伊多次影響了流行音樂甚至是流行文化的發展,也影響了無數的音樂後輩。 1972發行的經典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讓大衛鮑伊登上演藝歷程的第一個高峰,1973上映的紀錄電影【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更是記錄著搖滾變色龍的獨特風采。這張讓所有樂迷企盼以久的現場大作《Live in Santa Monica '72》,則記錄著搖滾變色龍,在那個屬於他的輝煌年代裡的美好時刻,讓全球搖滾樂迷共同膜拜的搖滾變色龍,重現1972聖塔莫尼卡現場的感動!專輯一問世,專業音樂網站AMG立刻獻上四顆半星高評,並盛讚:「這絕對是搖滾變色龍最棒的一張現場作品」,而專業音樂雜誌NME,也以八顆星高評盛讚:「這張專輯,記錄著大衛鮑伊滿滿熱情及性感魅力,所有的現場專輯都該如此!」專輯收錄從直率暢快的<Hang on to Yourself>、到歌曲長度超過十分鐘,戲劇張力十足的<The Width of a Circle>、或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娓娓道來的<My Death>、一直到不能錯過的必備單曲<Life on Mars?>、以及重新詮釋同樣驚世駭俗的樂壇指標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他們的經典單曲<I'm Waiting for the Man>,全都是大衛鮑伊愛不釋手的作品。《Live in Santa Monica '72》超越一小時的現場感受,帶來18首搖滾變色龍展現現場魅力的歌曲。航空進口盤特地加收四張紀念明信片與紀念小海報,讓所有樂迷穿越時空,感受當時的復古趣味。 資料來源:EMI唱片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Introduction | David Bowie |
2 | Hang on to Yourself | David Bowie |
3 | Ziggy Stardust | David Bowie |
4 | Changes | David Bowie |
5 | The Supermen | David Bowie |
6 | Life on Mars? | David Bowie |
7 | Five Years | David Bowie |
8 | Space Oddity | David Bowie |
9 | Andy Warhol | David Bowie |
10 | My Death | David Bowie |
11 | The Width of a Circle | David Bowie |
12 | Queen Bitch | David Bowie |
13 | Moonage Daydream | David Bowie |
14 | John, I'm Only Dancing | David Bowie |
15 | I'm Waiting for the Man | David Bowie |
16 | The Jean Genie | David Bowie |
17 | Suffragette City | David Bowie |
18 | Rock 'n' Roll Suicide | David Bowi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