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褪除心靈武裝的人 卸下所有防備掩飾 手無寸鐵地 就問你一句 what am i to you? RYOTA 片山凉太 第二張個人全新創作專輯 《what am i to you?》 用他的生命領會 換你的共情感受 12 月 18 日 再一次直面自我 與一切的人事物 ☆ 鍍金後首發作品,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RYOTA 片山凉太蓄能 4 年的全長專輯,10 首療癒情緒的自我對弈,面對生命遞出最直言的提問,面對自己說出最真切的揭露 ☆ 跨海聯動合作 Indie Pop Icon 鄭宜農、恐龍的皮,組隊過程一拍即合,在孤獨之島上為「另類」的自己找到創作同類,一經一緯交織出專輯兩首「孤獨合金」歌曲 ☆ RYOTA 片山凉太獨挑大樑包辦創作及製作,類型揉和 Indie Pop、民謠、電子⋯⋯,相邀長年音樂夥伴 Aki 黃淑惠、周明駿共同作詞,將 RYOTA 常年的所感所悟以最如實的狀態由衷呈現 ___ 一趟走出情緒黑洞的自我救贖 一張關於「單方面感受」的專輯 《what am i to you?》 尋尋覓覓的歸屬感 / 無所適從的方向感 / 倏忽即逝的存在感 / 坐立難安的疏離感 在哪裡都格格不入的人 感受著感受 問出了 what am i to you? 這個外求的提問 期待聽到你的回音 或是就讓它成為懸而未解的謎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候,失重、無力、沉鬱、壓抑,覺得好像整個宇宙遺忘了自己,而自己也遺棄了自己,於是被情緒黑洞捲進無光也無望的萬丈深淵裡雙手一攤,任由感受擺布、任憑心緒淹沒,直到不知道在黑暗裡過了多長時間之後,有光線再次灑落⋯⋯ 走出黑洞的方法人各有異,但墜入黑洞的經驗可能都是相似的,造因或許來自於關係裡的相繼缺席、求而不得的他人認可、被迫社交的話不投機、夜深人靜的自憐自艾⋯⋯生活是趟跑在險路的馬拉松,蟄伏的地雷無處不在,走得出來、走不出來都是運氣與努力參半的機緣。 這一次,從黑洞歸來的 RYOTA 片山凉太,將你我多少都有過的疼痛磨難以音樂澆灌成全新創作專輯《what am i to you?》,為所有人坑坑疤疤的一路以來,和曾經塵封的避而不談,鑿出一個能夠安放與傾訴的樹洞,裡面有他生命來路的縮影,也有你我生活至今的覺察。 ___ 一首電影主題曲的創作這兩年間為 RYOTA 推開了金獎的大門,也讓他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一路以來〉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並獲得第 35 屆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這首歌裡 RYOTA 娓娓道來的演唱與僅有鋼琴配器的極簡編曲相互照應,質樸純粹的敘事在意想之外受到青睞,給了他在定奪第二張專輯音樂走向時一劑強心針——相信減法是美學,跟隨直覺與熟悉感。 《what am i to you?》這張全新專輯是完全依循他自己本質上的鍾愛所完成的,他想給予的是他從心魔倖存後重拾的光彩,距離首張專輯 4 年的時間,他不斷思考著身為創作者的自我,以及自我與他者的連結。 首張專輯取名《RYOTA 片山凉太》因為 RYOTA 想要自我介紹,可在現在的他看來那張專輯卻沒有那麼「自己」,那時的他參加了 EDM 取向的音樂綜藝節目錄製,因緣際會開啟了對音樂類型的探索,他把他覺得新鮮的、拿手的、骨子裡的、外來的種種風格都放在首張專輯裡,讓專輯在某部分反映了「片山凉太」這四個字背後盤根錯節、難以梳理言喻的個人離散史,卻也讓聽者一時之間沒能充分記得他的輪廓。 人與人之間、歌手與聽眾之間的認識,都是摸象的過程,局部加上局部總的來說,湊不完整一個人形,首張專輯命題直截了當,第二張專輯轉向幽微思索,在「我是誰?」這一個永恆難解的靈魂拷問之上,加了變數「你」讓問題成為「我之於你是誰?」。在一面自我對峙、一面渴求立足的過程裡不斷游移、拉扯、徘徊,《what am i to you?》是一張以 RYOTA 的迷惘為聚光點向外感知世界並詳實記敘感受的作品。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shoo shoo! | RYOTA 片山凉太 |
2 | 馬賽克 | RYOTA 片山凉太 |
3 | why you gotta do me like that? | RYOTA 片山凉太, 恐龍的皮 |
4 | 你 | RYOTA 片山凉太 |
5 | what am i to you? | RYOTA 片山凉太 |
6 | 馬拉松 | RYOTA 片山凉太 |
7 | many many things | RYOTA 片山凉太 |
8 | 之所以 | RYOTA 片山凉太 |
9 | 我一直都以為我是一個人 | RYOTA 片山凉太, 鄭宜農 |
10 | 歸屬感 | RYOTA 片山凉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