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roupies: 1【名詞】狂熱分子 ,泛指跟著搖滾樂團到處巡迴,瘋狂追逐偶像的小歌迷。 2 陳綺貞為第三張專輯《吉他手》取的英文名字。 許多人聽到陳綺貞的第三張專輯,都驚訝於陳綺貞的轉變。曲風變得更多元,層次也更豐富了。這是陳綺貞兩年來成長的結果。第二張專輯《還是會寂寞》大受歡迎後,陳綺貞一直對接下來的創作有相當的迷惘。她離第一次發片時學生歌手的狀態更遠了,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每當聽到喜歡的音樂,總是不由自主地期待自己能做得一樣好,甚至更好。她的個性本來就容易鑽牛角尖,這兩年則更為焦慮,失眠幾乎成了一種習慣。 除了個性上要求完美的偏執,近兩年魔岩唱片有相當大幅度的人事調整,也成為陳綺貞焦慮的外在因素。當初發掘陳綺貞的魔岩總經理張培仁、製作人林暐哲先後離開。過去的團隊氣氛沒有了,陳綺貞必須更單獨地面對自己的創作,有時要替自己打氣,有時又反過來自我要求、自我質疑。在創作這條路上,陳綺貞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孤單。 製作人林暐哲同樣身為創作者,很能理解陳綺貞在創作上的焦慮。每次錄音前都花相當的時間和她溝通生活與音樂上的想法。但是陳綺貞對於作品的偏執,還是造成她和林暐哲之間的衝突。 製作過程中,陳綺貞把專輯反反覆覆地聽了不下數百遍。經常是當天順利完成錄音後,陳綺貞回家聽了demo片,又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表現,覺得需要修改。但林暐哲從製作的專業角度,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把關與堅持。陳綺貞變成在野黨,對自己的作品百般挑剔。林暐哲反而是執政黨,從欣賞角度出發,為音樂辯護。雙方交手數十回,一路火花四濺地錄完整張專輯。 直到專輯已經在倫敦完成mastering回來,陳綺貞仍然偏執地聽了又聽。最後林暐哲對她說:「要相信自己。不能相信自己時,要相信音樂。」有一天陳綺貞去看牙醫的路上,將CD放進隨身聽,一個人靜靜地聽,忽然覺得深受感動。她跳出自己一直在鑽的牛角尖,回到音樂的本質,終於可以自信地說,確實完成了一張非常好聽的專輯。 並且她明白錄音過程中的種種衝突,都是因為相信音樂,為了讓音樂變得更好。就好像在錄音過程中彈錯、唱錯的音,卻有意外的美感,陳綺貞也學著接受音樂是她人生階段誠實而人性的紀錄,包括她這段期間的偏執與焦慮,都是其中的一部份。不需要掩飾,只要對音樂單純的相信,真實的感動。新專輯《吉他手Groupies》的名稱是綺貞在看過一部電影《成名在望》後,覺得自己這兩年沒發片時間裡的角色在台下像是影片中那群對搖滾樂團到處巡迴的狂熱女孩一樣,當站在台上時又是電影中對音樂狂熱的表演者,而不變的都是對音樂的狂熱與堅持! 資料來源: 魔岩音樂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我親愛的偏執狂 | 陳綺貞 |
2 | 太聰明 | 陳綺貞 |
3 | 小步舞曲 | 陳綺貞 |
4 | 1234567 | 陳綺貞 |
5 | 隨便說說 | 陳綺貞 |
6 | 躺在你的衣櫃 | 陳綺貞 |
7 | A Practice | 陳綺貞 |
8 | 吉他手 | 陳綺貞 |
9 | 黑眼圈 | 陳綺貞 |
10 |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 陳綺貞 |
11 | 小塵埃 | 陳綺貞 |
12 | 不應該 | 陳綺貞 |
13 | 躺在你的衣櫃 - Piano | 陳綺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