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未來教育趨勢論壇─108課綱智慧觀議課及談學生素養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合作辦理「2019未來教育趨勢論壇-108課綱智慧觀議課及談學生素養」,特別邀請臺北市立大學黃旭鈞教授發表「智慧觀議課」之理念與實踐情形、新湖國小團隊分享如何透過「社會智能觀察紀錄」來協助學生情緒覺察及管理,以及臺北市首創之「研究教師」研究成果發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曾燦金局長也將到場與臺北市的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對談「未來人才的關鍵素養」。 教育局為建立以研究及數據證據基礎的教育政策,於107學年度首創研究教師制度,針對現場教育議題進行行動研究,藉由共同研討、資料分析、調查訪談、教室觀察、教學輔導等過程,提出學校課程、教學、評量等建議。臺北市107學年度核定之10位研究教師,已於107年12月14日發表第一階段研究成果,教育局特別邀請其中4位研究教師於本次論壇發表最終研究成果。 北市大附小徐靜儀研究教師透過前測問卷、線上教材、學生實作數據、教學省思、學生回饋及作品等教學現場研究資料,分析以「PRO-3M行動方案」提升國小學童自主學習成效,發現該行動方案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包括主動性、信心及自主學習力,在教學應用上,則可針對不同自主能力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思考鷹架與任務,協助其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萬華國中藍淑珠研究教師探討該校校訂「跨域DNA─聊書與人生」課程計畫撰寫的共備研發歷程為例,透過「先研、後證、再教」驗證歷程,規劃統整性跨域校訂課程,並提出校訂課程規劃困境與解決之道。介壽國中陳育淳研究教師以參與式觀察、文件分析及訪談法,探討一所大型學校以美感教育作為校本主題式彈性發展的經驗,發現以美感教育存在美學、公民美學、生態美學作為跨領域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不僅呼應總綱核心素養,亦提供具體、容易操作及接受度高的模式。南湖高中張逸超研究教師則藉由社群討論、教學觀察、錄影和訪談等方法,探究教學輔導教師在研究教師制度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下的角色扮演與成長歷程,發現在研究教師的協助下,教學輔導教師主持行動研究,與夥伴(新進)教師間的互動會更聚焦且目標明確。 教育局為鼓勵親師協助學生進行情緒覺察及管理、瞭解學生情緒智能之發展,於107學年度邀請15所學校參與「情緒智能觀察紀錄」研發及試辦計畫。108學年度試辦計畫重點則由覺察自己內在情緒發展的「情緒智能觀察」,轉變為瞭解自己外在人際互動模式的「社會智能觀察」。觀察面向包含「個人內在技巧」、「人際之間技巧」、「壓力管理」、「適應力」及「一般心情」等五大面向,期待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其自我領導及統御能力,並提供教師社會智能觀察之專業知能,以因應現今教學現場之狀況,同時幫助家長瞭解學生社會智能發展,建立健全和諧之親子關係。 「智慧觀議課」係臺北市立大學黃旭鈞教授依教室走察之理論基礎,開發可在行動載具上使用的App軟體,供學校校長、主任及教師依照「3個5原則」(每節課觀察5個班、每班停留5分鐘、聚焦觀察5個焦點)之架構,快速紀錄教師教學的情況,最後再依所紀錄的資料進行省思會談,透過專業的對話改進問題以精進教學。相較於傳統觀課,只能在一節課觀察一位教師教學,智慧走察系統一節課可輔導3.8位教師,在關心的人員上與專業支持的應用上發揮更大的效能。截至108年5月底,已有2,735位教師使用智慧走察系統,共建立25,369筆觀課紀錄。 本次論壇最後由臺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與各界專家對談,以「未來人才培育的關鍵素養」為主題進行座談沙龍,與臺北市的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暢談108課綱架構下,教育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培養孩子的基礎素養、能力及品格特質等議題。 |
【2019/8/27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 接見密西西比州州長 總統盼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和文教交流● 柯文哲市長化身「一日社區醫師」 看見被忽略的幸福難題 |
更多即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