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gin
    

109年臺灣雨量偏少 均溫再創新高

中央氣象局表示,繼去(108)年之後,109年再次刷新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年累積雨量偏少,尤其中部山區僅約氣候平均值的5至7成。
氣象局說明,109年的氣溫除4月及10月接近正常外,其他月份均為歷史排名前10名高溫。統計至12月27日止,全臺年均溫為攝氏24.62度,超過108年的24.55度,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大武氣象站7月25日高溫達攝氏40.2度,追平臺灣氣象觀測紀錄最高溫,臺北、嘉義、玉山於7月期間也分別達到各站最高溫紀錄。雨量方面,降雨集中於5月與8月,6、7、9月雨量明顯偏少,年累積總雨量除東北部及南部沿海正常至偏多外,其他地區雨量顯著偏少,中部山區僅約氣候平均值的5至7成。
展望未來一季,目前熱帶中東太平洋附近海溫明顯偏冷,反聖嬰現象持續,預測明(110)年春季之後將緩慢減弱。由歷史資料分析顯示,反聖嬰隔年1至3月的臺灣氣候,有氣溫略偏低、西半部雨量偏少的特徵。氣象局依據最新資料研判,110年1至3月各地平均氣溫以接近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為偏少至正常。惟過去不同的反聖嬰年份對臺灣的影響程度或有不同,且氣候預報存在相當之不確定性。氣象局將持續滾動更新預報資訊,提供各級水資源調配單位做為抗旱應變決策之參考。
氣象局進一步表示,適值桃園以南的水庫水位大多偏低,也特別呼籲民眾愛惜水資源,並注意節約用水,同時也提醒每年1、2月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月份,須適時做好禦寒措施,在冷氣團或寒流影響期間,使用瓦斯熱水器具時,應注意室內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此外,冬季大氣穩定,且常有境外污染物移入或境內污染物不易擴散,易造成空氣品質不佳,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敏感族群外出須注意採取防護措施。
【2020/12/29 HITFM新聞部】

東部海域地震與海嘯海纜觀測系統 正式建置完成

鳴日號觀光列車正式啟航 推廣觀光旅遊服務

更多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