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潛入最深的海底 發現最美的聲音 基音 深海之音 遺傳希望與恐懼 全英音樂獎的好基音 全球知名樂評及名人爭相推薦 2006樂壇鎖定目光焦點 活在「希望與恐懼」當中,一切都超乎預期。不能說基音樂團沒有野心,三個年輕人的確也想多賣個幾張唱片養活自己,但是當主唱Tom、鍵盤手Tim、鼓手Richard,發現首張專輯《希望與恐懼》暢銷五百萬張,家人紛紛把白金唱片掛在牆上,「快把他們拿下來!」是他們一致的回答,因為對基音而言,演唱比作秀重要的太多。 2003年的基音還擠在英國Kings Cross的小CLUB演唱、2005年出現在美國麥迪遜廣場,甚至前進數十萬人的Live 8,台上的他們散發著魅力,台下的他們卻不斷激盪著新的念頭:要討好樂評嗎?討好歌迷?還是乾脆模仿第一張?感謝老天!基音最後只有一個念頭: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自己感動,歌迷才能感受。2006《深海之音》,在好的遺傳基因(鋼琴、鼓聲、歌聲)下,Keane基音樂團一鼓作氣,把自己拉拔成音樂巨人。 說真的,基音三個人比賽不擅言詞很難分出冠亞軍,但是透過音樂,他們卻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可以各自表述一個全新的搖滾神話世界。基音用一台老式的電子琴以及類比式的電子合成器,完成了一張深具情緒強度與濃度的音樂作品《深海之音》。專輯中有考驗著團員情誼的<Atlantic>、<Broken Toy>,表達這個世代充滿疑惑的無力感<Is It Any Wonder?>,以及從愛爾蘭詩人W.B.葉慈的詩作中激發創作靈感的深思作品<A Bad Dream>,而在<Put It Behind You>充滿基音風味歌曲之後,再給你一段隱藏配樂,令人驚喜,巧思無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為人知的深海之音,有點邪惡、充滿故事性。基音的全新專輯,專注點不只在音樂,視覺也是重點。為此,《深海之音》專輯封面以及內頁,邀請芬蘭新銳女插畫家Sanna Annukka,彩繪出11組連續圖案,企圖讓每一個人在視覺與聽覺上能夠找到一個平衡;此外也特地邀請到「猜火車」的作家Irvine Welsh為專輯的序曲<Atlantic>拍攝MV。 另外,很多人在問,為什麼專輯名稱叫做《深海之音》呢?原因是基音很悶,說不出口還悶在心底、藏在比海底還深的地方,為此差一點解散,但是回到音樂,三個人把潛藏的聲音一次爆發,《深海之音》比以前作品更具張力,樂團也因為相同的基因、濃厚的關係,再度緊密結合…。好險,不然叫全球五百萬人去哪裡聽到會起雞皮疙瘩的好聲音呢? 資料來源:環球唱片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Atlantic (大西洋) | 基音樂團 |
2 | Is It Any Wonder? (怎麼會?) | 基音樂團 |
3 | Nothing In My Way (風雨無阻) | 基音樂團 |
4 | Leaving So Soon? (要走了?) | 基音樂團 |
5 | A Bad Dream (惡夢) | 基音樂團 |
6 | Hamburg Song (漢堡之歌) | 基音樂團 |
7 | Put It Behind You (忘了吧) | 基音樂團 |
8 | Crystal Ball (水晶球) | 基音樂團 |
9 | Try Again (再試一次) | 基音樂團 |
10 | Broken Toy (舊玩具) | 基音樂團 |
11 | The Frog Prince (青蛙王子) | 基音樂團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