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模式」赴美 投資額、供應鏈、工時是3大難題 |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率領談判團隊赴美,結束第五輪實體磋商,此行台美供應鏈合作模式是重中之重。鄭麗君昨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台美供應鏈合作將以「台灣模式」,透過四面向在美打造產業聚落。對此,學者提醒,要在美國重現台灣的半導體聚落並非易事,包括投資規模、供應鏈效率及勞動文化不同等問題,將成為最大挑戰。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台積電在台灣能高效運作,靠的是緊密聚落的上中下游供應鏈,設備、材料商與客戶集中,能在機器故障時隨時支援;但在美國,產業環境分散,難以224小時即時配合,經營風險大增。此外,美國勞動制度對工時要求嚴格,台灣常見的責任制加班,在美可能被視為「強迫勞動」,可能帶來訴訟與額外成本。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建議,應以「比較利益」為原則,進行台美供應鏈分工,例如台灣專注高階製程,美國承接部分低階晶片或組裝產能,透過資源最適配置打造互補性產業鏈,而不是單純複製台灣科學園區模式。 |
【2025/10/3 聯合新聞網】 |
● 曼徹斯特猶太會堂恐攻釀2死 英國將加強猶太社群維安● 綠色和平: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 珊瑚衰退嚴重 |
更多即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