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龍的傳人>一曲轟動奠定民歌世代重要地位的第二屆金韻獎優勝男歌手 聲音清亮昂揚形象端正成功結合個人特質塑造成大時代有為青年之音樂典範 六十九年金鼎獎唱片製作獎台大人文報社台灣最佳百張流行音樂專輯第七名 李建復是第二屆金韻獎的優勝歌手,畢業於淡江大學國貿系,並赴美取得Pittsburg大學的企管碩士。他的聲音清亮昂揚,形象端正,是彼時「現代中國青年」的最佳代言人,而其所灌唱的歌曲,泰半與此一形象吻合。新格時期,除了《金韻獎第三輯》的〈歸〉、《第七輯》的〈旅星〉及〈老歌手〉等單曲外,並出版了廣為流傳的《龍的傳人》專輯。爾後,因感於製作及版稅制度的不健全,遂與蔡琴、李壽全、靳鐵章、蘇來及許乃勝合組「天水樂集」,期以工作室之型式,在理想及商業利益間取得較好的平衡點。 「天水樂集」時期,李建復在四海唱片旗下共出版了《李建復專輯-柴拉可汗》以及《蔡琴、李建復專輯合輯-一千個春天》等兩張專輯。雖然這兩張專輯在商業上並沒有獲得多大的迴響,其開國語流行歌曲概念專輯先河的精神及理念,卻使其成為民歌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鉅作。 天水樂集結束後,李建復出國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回國後陸續在安達信企管顧問公司及雅虎奇摩擔任多項要職,並在台北之音主持「台北Office」節目。目前則從事網絡及企管顧問之相關工作。在十多年的職場生涯中,他也沒有忘情於歌唱,先後在滾石唱片出版了《夸父追日》及《牧歌》等專輯,並灌錄〈守著陽光守著你〉、京華煙雲之〈浮生夢〉與〈京華煙雲〉、俠義見青天之〈英雄淚〉等多首電視劇主題曲,也曾參與慈濟大學校歌及單曲〈淨土人間〉之錄製。 《龍的傳人》專輯出版於1980年,是李建復的首張個人專輯。透過製作人李壽全精準的製作方向及選曲,成功地結合其個人特質,將李建復塑造成大時代有為青年的典範。這張專輯推出的時間,恰巧經歷1979年的中美斷交事件,在時代氛圍的推波助瀾下,讓侯德健作詞譜曲的同名歌曲,成為一夕間傳唱全島的愛國歌曲,同時也成為中影鍾鎮濤及林鳳嬌主演同名電影的主題曲。 儘管這首歌曲後來因侯德健的潛進大陸事件,而顯得地位尷尬,但重新聆聽這首歌曲,我們不妨將其回歸至當年的時代背景,也才更瞭解這首歌曲的地位:在當年困窘的國家情勢及外交處境下,給了人們多少心靈上的撫慰。值得一提的是侯德健原來的歌詞「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劍」,因當年新聞局的審查制度而修改為「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一併予以說明。 除了龍的傳人之外,侯德健另一力作〈歸去來兮〉一曲,以四段式的歌詞,將田園將蕪胡不歸的蒼茫心情及頹然無力表露無疑。而靳鐵章西班牙色彩的民謠創作〈曠野寄情〉以及取材至王鼎鈞作品的〈忘川〉,亦是專輯當年傳唱不輟的兩首歌曲。李建復本身也在專輯中展現創作上的長才而有兩首作品的發表:施碧梧的詞作,遙想親恩的〈感恩〉;以及鐘麗莉的詞作,描彙季節愛戀的〈網住一季秋〉。 〈殘月〉、〈匆匆〉以及〈踏在歸鄉的路上〉則分述了借景思人的情懷、韶光傷逝的喟嘆以及懷鄉之情的殷切,是專輯中的三首小品佳作,無論曲風或詞意,均極適合歌者的表現。而〈雞園〉則是專輯中調性及曲風較為迥異的一首歌曲,透過賴西安的詞,將作曲者戴志行在養雞場工作時的心情以擬人的方式盡入其中;而女歌者王秋棃和兒童合唱團的母雞及小雞角色,更讓這首歌曲饒富變化。 本張專輯獲得民國六十九年金鼎獎之唱片製作獎、及台大人文報社之台灣最佳百張流行音樂專輯之第七名。 資料來源:滾石唱片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龍的傳人 | 李建復 |
2 | 蘆歌 | 李建復 |
3 | 歸去來兮 | 李建復 |
4 | 曠野寄情 | 李建復 |
5 | 忘川 | 李建復 |
6 | 雞園 | 李建復 |
7 | 感恩 | 李建復 |
8 | 網住一季秋 | 李建復 |
9 | 殘月 | 李建復 |
10 | 匆匆 | 李建復 |
11 | 踏在歸鄉的路上 | 李建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