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滾石雜誌和The Village Voice大力推崇「最佳新進女歌手」與「最佳詞曲創作藝人」 請到英國籍的John Parish(Tracy Chapman、Eels、Goldfrapp)與大師Flood (U2、The Smashing Pumpkins、Depeche Mode)聯手製作 登上全英金榜TOP11~The Observer與Slant五星滿分+AMG與滾石雜誌四星+musicOMH.com四星半推荐 Q雜誌讀者評選為史上最佳搖滾女歌手第一位,曾獲滾石雜誌和The Village Voice大力推崇「最佳新進女歌手」與「最佳詞曲創作藝人」,以首張專輯《Dry》敲開英美兩地搖滾市場,釋放出震懾人心的聲音表情及情緒張力,挾帶瀰漫創新實驗風格,不時緊緊鎖住聽者思緒。1995年《To Bring You My Love》承襲Patti Smith龐克精神,鬼魅般低頻音場勾勒出慾望情感等烙痕,獲葛萊美獎提名,各音樂獎及媒體雜誌「最佳藝人」、「最佳專輯」等殊榮。 自1991年夥同貝斯手Steve Vanghn與鼓手Robert Ellis,以PJ Harvey為主腦在獨立廠牌推出驚艷四座的單曲<Dress>及<Sheela-Na-Gia>後,翌年順利以首張專輯《Dry》成功敲開英美兩地搖滾市場。突如其來的成名,讓PJ Harvey感到不自在,把這意識舖散於1993年專輯《Rid Of Me》中,更多些著墨於兩性關係及女權意識上,這一出擊更是廣獲歐洲多國樂迷共鳴,匯集出更旺盛的人氣和知名度。1995年的《To Bring You My Love》,是她首度以個人姿態推出的專輯,施展出其全能演奏的天賦,同時攻下美國流行專輯榜Top40最優成績。接著《Is This Desire?》(1998)、《Stories From The City, Stories From The Sea》(2000)以及《Uh Huh Her》(2004)陸續問世,邀來Radiohead主音Thom Yorke合作的曲子,大獲各界好評喜愛。 相距三年,PJ Harvey出版第八張大碟《White Chalk》,請到英國籍的John Parish(Tracy Chapman、Eels、Goldfrapp)、以及大師Flood(U2、The Smashing Pumpkins、Depeche Mode)聯手製作,已登上全英金榜Top11。PJ Harvey用假音吟唱式的唱出<The Devil>,營造如Nick Cave般幽冥漂浮氣流;琴韻滑順遊移,<When Under Ether>沒有太多雜質加入,反透PJ這次份外透明的嗓音詮釋,有別之前撕裂般韻角。令人欣喜於PJ調整些許音樂新風貌,動人的編曲空間,累積歲月而鋪陳出的順暢小品,充滿電子潤飾、慵懶柔緩的多樣風貌,漫遊穿巡於才氣縱橫的精緻專輯中。The Observer與Slant全給五星滿分,另外AMG和滾石雜誌奉上四星,musicOMH.com則有四星半推荐。 資料來源:環球音樂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The Devil | PJ Harvey |
2 | Dear Darkness | PJ Harvey |
3 | Grow Grow Grow | PJ Harvey |
4 | When Under Ether | PJ Harvey |
5 | White Chalk | PJ Harvey |
6 | Broken Harp | PJ Harvey |
7 | Silence | PJ Harvey |
8 | To Talk To You | PJ Harvey |
9 | The Piano | PJ Harvey |
10 | Before Departure | PJ Harvey |
11 | The Mountain | PJ Harv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