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來自瑞典橫掃全歐與日本的現場暴動製造樂隊,第四張風格急轉彎內斂自省大碟 ★ Bjorn Olsson操刀監製,加入大量弦樂運用,復古的錄音效果,求新求變跨步向前 ★ 德國知名音樂網站Laut.de率先送出★★★★超高評價 1995年時Bjorn Dixgard還是Butler的成員,這組樂隊承載了數個瑞典年輕人的夢想,不過大家來來去去,始終沒搞出什麼名堂來。四年過後還留在這個樂隊成員,在Bjorn與Gustaf Noren的號召下決定重新來過,他們先是利用14個月的時間寫了一些作品,並且根據Bjorn一個奇怪的夢境,為樂隊取了個全新的名字—Mando Diao。不久後Mando Diao獲得EMI網羅至旗下,並於2002年發行首張正式專輯《Bring ‘Em In》,鍵盤手Daniel Haglund則在隔年離開樂隊,2004由Mats Bjorke替補。首張作品面市後,樂隊就像匹停不下來的黑馬,火速衝上國際舞臺,並先後在2004年與2006年發表第二張專輯《Hurricane Bar》與第三張正式大碟《Ode to Ochrasy》。由於同時擁有兩位主唱,Mando Diao在現場演出時尤其極具煽動性,他們不僅深受瑞典青年男女愛戴,日本、德國等歐洲國家更奉他們為新一代的現場暴動製造樂隊,吸引各大音樂祭主辦單位爭相邀請,2007年在漢堡舉辦的Live Earth演唱會便不忘請他們與MIA、Snoop Dogg、Shakira等知名樂手同臺演出,同年9月時他們也特別造訪中國北京熱情開唱。 2007年Mando Diao依舊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搖滾舞臺,不過他們也在緊密的演出行程中抽空錄製全新作品《Never Seen The Light Of Day》。這張專輯是樂隊第四張正式專輯。這張作品交由原先預定在《Ode to Ochrasy》合作的Bjorn Olsson出馬監製。《Never Seen The Light Of Day》堪稱Mando Diao五位團員成軍以來最大膽的嘗試,以往樂迷對他們的形容總不脫「狂放不羈」這類詞語,他們的作品也總是被拿來與The Strokes、The Libertines、The Hives甚至是Oasis互較高低,不過這次他們卻無心複製讓人在演唱會上推擠碰撞的搖滾金曲,創作風格反倒更見內斂自省。在製作人Bjorn Olsson的統籌安排下,弦樂成為貫穿本張專輯的重要元素,在聲音的處理上也更加復古。專輯中多數作品都十分輕快爽朗,但對熟悉Mando Diao的老樂迷來說,卻可能稍嫌溫和,碟末歌曲<Dalarna>以吉他輕撫飄忽不定的輕柔合聲,美麗動人的程度猶如電影配樂一般。Mando Diao利用將近五年的時間,建立屬於他們與這個世代的瑞典傳奇,在今天卻又出人意料地銳意求變,樂迷可得加快腳步緊緊跟上! 資料來源:EMI唱片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If I Don't Live Today, Then I Might Be Here Tomorrow | Mando Diao |
2 | Never Seen The Light Of Day | Mando Diao |
3 | Gold | Mando Diao |
4 | I Don't Care What The People Say | Mando Diao |
5 | Mexican Hardcore | Mando Diao |
6 | Macadam Cowboy | Mando Diao |
7 | Train On Fire | Mando Diao |
8 | Not A Perfect Day | Mando Diao |
9 | Misty Mountains | Mando Diao |
10 | One Blood | Mando Diao |
11 | Dalarna | Mando Dia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