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ME音樂週報8/10分高評價肯定並譽為最佳英國新進樂團之一 ■ 以雙主唱雙吉他還有口琴、貝斯和鼓的簡單基本節奏四人組合,歡唱出一首首陽光爽朗的吉他流行曲,The Holloways的確為倫敦帶來相反於The Libertines的新鮮氣息。 ■ 首張專輯不單具備The Clash或Madness明快的Punk/Ska旋律,對於鍾情Brit-Pop的樂迷們而言,更可聽到猶如Blur在巔峰時期所創造出來的青春勁歌,帶來的正是大家久違了的正統英倫流行拍動。 推薦曲: NME音樂週報2006年度最佳單曲第16名與英國金榜Top 14單曲<Generator>、英國獨立榜冠軍單曲<Dancefloor>、在清韻和弦與溫婉彈奏底下展現了不同層次豐沛感性的<Most Lonely Face> 英國樂團Jack的主唱Anthony Reynolds曾經在Lolita單曲裡,吟唱出凌晨三點時北倫敦Holloway Road的迷人頹廢,自己從未想過那條印象中時常灰朦細雨的街道,竟可以被取之同名的The Holloways樂團,以雙主唱雙吉他還有口琴,與貝斯和鼓的簡單基本節奏四人組合,歡唱出曾被NME選為當週最佳單曲<Generator>和<Dancefloor>等等,正如他們短短兩年來一張張陽光爽朗圖案的唱片封面,The Holloways的確為倫敦帶來相反於The Libertines的新鮮氣息。 而此張樂團共納入13曲的首張專輯So This Is Great Britain,不單能在其中聽到像是The Clash或Madness明快的龐克雷鬼旋律,對於鍾情Brit-Pop的樂迷們而言,The Holloways的出身與音樂,不論是在Electric Ballroom演出或是一行四人在Camden Town漫走,一切仿如又回到1995年的熱絡摩登,一首<Reinvent Myself>和早期單曲<Two Left Feet>,即像是Blur在巔峰時期所創造出來的青春勁歌,這樣帶點微醉搖擺卻又十足欣愉風格的《So This Is Great Britan》專輯,不正是大家久違了的正統英倫流行拍動? 到底自己還喜歡輯內的<Diamonds And Pearls>和<Most Lonely Face>這兩曲,有若Subway Organization廠牌未發表的遺失作品一般,在清韻和弦與溫婉彈奏底下,展現了The Holloways不同層次的豐沛感性,很難相信這是張在有限的預算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才混音錄製完成的精采專輯。 -----IMPO唱片行 大強 資料來源:馬雅音樂 |

CD 1
曲序 | 曲名 | 演唱人 |
1 | So This Is Great Britain? | The Holloways |
2 | Generator | The Holloways |
3 | Dancefloor | The Holloways |
4 | Fit for a Fortnight | The Holloways |
5 | Two Left Feet | The Holloways |
6 | Reinvent Myself? | The Holloways |
7 | Most Lonely Face | The Holloways |
8 | Malcontented One | The Holloways |
9 | Happiness and Penniless | The Holloways |
10 | What's the Difference? | The Holloways |
11 | Diamonds and Pearls | The Holloways |
12 | Nothing for the Kids | The Holloways |
13 | Fuck Ups | The Holloways |

|